1.熔接痕(Welding mark)是指两股料流相遇熔接而产生的表面缺陷。
熔接痕的强度、外观及耐溶剂性受下列因素影响
1.熔接痕强度低的原因分析。
2、不完全的分子缠绕和扩散。
3、不希望的分子取向。
4、在表面存在V形缺口。
5、在熔接痕表面存在杂质或微孔。
6、分子的扩散和缠绕。
7、熔接痕处的分子取向,在熔接痕处产生喷泉状的流动行为和取向,是导致该处力学强度差的原因之一。
8、熔接痕处的V形缺口,V形缺口只是感官视觉效果,此处极易产生应力集中,导致制件破裂。
9、熔接痕“消失”角,熔接角通常达到120-150°时熔接痕会出现消失现象。
10、熔接痕强度还取决于芯棒的个数及大小,熔接痕强度一般随料流的分流、合流次数的增加而降低。
熔接痕的解决办法
1、成型材料,改用流动性好的材料
2、成型工艺,a.提高注塑温度 b.提高熔接痕部分对应的注塑速度 c.提高模具温度 d.提高注塑压力 e.减少使用脱模剂 f.全面排气 g.保持模具表面清洁 h.调整注射压力和补塑压力。
3、模具设计,a.采用大浇口 b.改短浇口 c.改变浇口位置 d.加大冷料穴 e.改进浇口设计 f.增设排气槽 g.在熔接痕前部设护耳 h.使用热流道时序针阀系统,调节熔接痕的位置。